初秋,普安县新店镇的农村已进入收获的时节,在秋雾的笼罩下,波汆村的一棵棵核桃争相释放积蓄了整个夏天的能量,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给农家人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树荫下的操场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接过驻新店镇波汆村的干部为他们带来的开学前第一份“礼物”——书包、文具盒、字典等学习用品“小套装”。
“拿上新书包,要好好读书哦!”
在闹嚷嚷的孩子中间,一个穿着牛仔裤,背着斜挎包的帅小伙格外引人注目。
据村支书谢永碧介绍,小伙名叫胡懿,是县委组织部的一名“90后”干部,自驻村以来,他慰问留守老人和孩子,访遍贫困户,带领村民种下了5000亩刺梨,协调了16吨复合肥,争取到脱毒马铃薯扶贫项目500亩……
谈起胡懿为村里做的事,谢支书如数家珍。
“别看他年轻,工作起来很老练,很有能力。”村里的群众都这么评价他。
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何以得到如此评价?带着好奇,9月3日,记者对这位“90后”“第一书记”进行了探访。
7点10分,地点:村口
清晨,阳光撒满大地,胡懿开始每天的第一件事——晨跑。路过村活动室门口的刺梨育苗基地,看到一株株长势喜人的幼苗,胡懿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他说:“这是村民致富的希望。”
7点40分,地点:宿舍
一张简易的木床,床上被褥折叠整齐,一套褪色的迷彩服,一支白色的手电筒,一沓厚厚的笔记。这些,就是胡懿在村里的全部家当。
结束晨跑回到宿舍,胡懿还没来得及洗漱。
“啪啪啪”……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小东瓜林的村民张真甫冲进门来。
“胡主任,李顺龙家修路,占了我家的地,招呼也不打,你管不管?就算两家关系好,好歹要提前和我说一声嘛,现在不声不响就挖了,我去找他理论,他不仅不听还骂人。这事你要不管,我就自己找人去管了,到时出什么事你自己看着办。”张真甫急匆匆地说。
听罢,胡懿急忙洗了把脸,同张真甫一道来到李顺龙修路的地点进行调解。
一个多小时过去,在胡懿耐心调解下,张真甫的火气终于消了,事情也得到了解决。
胡懿说,类似的事情在村里时有发生,已经见惯不怪了。
10点00分,地点:村委会
前段时间,在村庄偏西的长毛兔养殖圈舍由于排水不畅,下雨的时候背沟水常倒灌入圈,形成内涝。去年村“两委”班子想通过修排水渠进行疏通,但因周边几户人家不让水渠从自己房屋旁穿过,这事暂时“搁浅”。
按照之前约定,这个点要召开波汆村支“两委”会议,召集大家具体研究村里长毛兔圈舍雨天倒灌水的解决办法。
会上,大家一致同意,采取用村集体积累出资、养殖户投工投劳的方式进行修建。
会后,胡懿和几个村常务干部分别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涉及到的几户人家也都同意了。
12点40分,地点:精准扶贫户家中
午饭过后,新店镇联系村的领导来到波汆村,了解村里有人反映精准扶贫户认定不公平的情况。
随后,胡懿立即赶往反映人家中了解情况。
询问得知,该户认定自建房为女婿出资修建,本人虽然同女儿、女婿同住,但房屋不属于本人所有,因此,要求将自己列入精准扶贫户。
掌握情况后,胡懿与镇领导、村组干部一道同老人耐心交谈,交换看法和意见,向老人耐心解释精准扶贫户的认定程序、条件。最终,老人表示理解。
14点30分,地点:刺梨基地
送走了镇领导,胡懿来到村里的5000亩刺梨种苗基地,了解这段时间刺梨的生长情况。
得知很多村民都想靠种植刺梨来脱贫,胡懿同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通过组织波汆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龙里县、盘县等地考察刺梨产业。同时,着手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
16点50分,地点:空巢老人家
忙碌了大半天的胡懿来到村里特困户黄昌启家。
黄昌启今年46岁,妻子长期患病,儿子、儿媳常年外出务工。黄昌启去年不慎摔跤,大腿骨折。当时,老伴怕花钱,让他就近简单治疗,导致目前骨头没扶正,落下行动不便的后遗症。
交流中,胡懿了解到让黄昌启发愁的是想去看病家里又没有钱,一年时间过去,骨头都基本定型了,不知该怎么办。
胡懿告诉黄昌启,先帮他争取4000元医疗救助,无论如何都想办法帮他一把,何时痊愈不敢说,最起码可以缓解病情的恶化。
“有了新农合和民政救助可以解决大部分医疗费用,你自己负担的也不多,要坚强面对生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胡懿说。
19点00分,地点:村委会
夕阳西下,吃过晚饭,胡懿又召集村“两委”开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壮大村“两委”力量。
大家认为,首先,要与乡镇包村负责人互通意见,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思想先进、群众公认的乡村能人、大学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纳入村后备干部人选。其次,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田间课堂、道德讲堂等形式,长期开展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胡懿看来,只有不断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22点10分,地点:宿舍
会议结束,回到宿舍,胡懿打开笔记本,开始每天的最后一件事——撰写工作日记。
日记最后,他写下这样的话:“农村工作的艰辛、问题的繁杂,老百姓的疾苦、个别遗留问题的复杂,让人五味杂陈,我现在只体会到一部分,但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波汆村的老百姓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此时,村子里已是一片寂静,夜已阑珊……